>首页> IT >

每日快报!专家:我有信心中国能赶上这波AI浪潮,只是时间问题

时间:2023-03-26 19:52:19       来源:腾讯网

3月25日-27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为主题, 在人工智能引领新产业革命主题论坛中,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主持,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旭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发表了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及本轮生成式AI引领的人工智能新技术趋势的观点。

编辑:郭晓静

一、新技术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四个阶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从科技政策的视角回顾了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他认为:“其实目前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发展的路径,跟其他几次大的工业革命的路径应该说还是比较接近的。第一阶段都是先有一个标志性的技术突破,人工智能的突破点在哪里,大家可能会讨论多少年之后才会看得清楚,但是,无论如何, ChatGPT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

突破出现之后,一般来讲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技术跟社会和市场的互动过程, ChatGPT的最重要突破之一就是带来了广泛的应用空间。

第三个阶段就是技术的社会认知阶段。技术突破的产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产业的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对新技术带来的各种积极的影响或风险,大家都有认知古城。

第四个阶段是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某种相应的规制体系,最后成为一个比较稳定的技术-经济-社会系统。

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在经历这个过程,但是有一点特别不同,薛澜指出,“以上四个阶段的发展被大大压缩了。这对人类社会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ChatGPT推出之后一个月,就有上亿人在用。”

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容分析潜在的风险,现在比较困难,但是现在已经有分析报告出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薛澜总结:“首先是技术上的风险。透明性有限,可解释性比较差。其次是技术不够稳定。另外一点是,有可能蕴含潜在的偏见。”

“第二类风险是经济上的,ChatGPT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也许可能一两个公司就可以垄断整个行业了,从经济学上来讲,垄断的危害可能就会显现。”

“第三类是其对就业的影响。另外是涉及到利润的分配,可能个别的企业、少数的人把持着大量产生的利润。”

更加让人关注的是它的政治风险,涉及到在交流沟通过程中隐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等。这些潜在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是否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风险可能是现在我们大家看得到的,但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潜在的风险也会不断出现。

接下来的问题是社会应该怎么应对?薛澜认为:“我觉得应该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去拥抱ChatGPT和其它人工智能技术,人类社会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技术进步是重要的推动力,人类社会从中受益无穷,我想人工智能也是一样。其次,要坚持两个轮子同步推进,一个是发展的轮子、一个是规制的轮子。争取在发展中不断引导、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二、未来人工智能可能成为社会的成员或准成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提出,“人工智能的治理绝对不是约束人工智能的发展,没有人工智能的治理人工智能将会野蛮生长。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稳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这是全球开展人工智能治理的目的。”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

经过大概四五年的探索,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体系,通过数据算法、平台和应用的方面进行发展和治理的均衡。曾毅认为:“整个治理体系当然要在产品的设计、研发、使用、部署管理等等全面的开展,但是更关键的是社会可以赋能技术的发展,这绝对不仅仅是科学研发产业的事情,也绝对不仅仅是政府的顶层规制和公众的底层反馈,更重要的是我们利益相关方协作起来进行多方的共治和自适应的敏捷治理。”

中国在人工智能伦理和治理的方面,已经作出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曾毅指出“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比如我们在人工智能整体的法律建设方面,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的治理模式在算法治理、数据治理方面开展的垂直领域的立法相关工作却是世界要向中国学习的。”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作为赋能性的技术赋能于全球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治理重要的愿景上我们讲的也是发展。”现在人工智能科学进展方面,真正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非常少,曾毅指出“在全球发布的800多万篇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当中,其中只有0.1%是真正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结论。”

他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我们今天讨论的看似智能的信息处理工具,,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准成员或者是成员,我们不仅仅要让他遵循人类的规范,也要成为道德的主体,我们希望它不仅仅是从中国的文化当中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如何从儒家佛家道家当中学到如何成为具有美德的人,我们还要从英国文化当中学到如何成为一名绅士,未来的人工智能我们希望它吸取的是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共通和精华。”

三、AI发展真正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旭东认为,“过去五年AI已经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轨道,企业利用AI的利用率,以及AI的能力实际上都翻了一番。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原来的“+AI”就是做数据集成分析的工作转向了以AI为核心的“AI+”的时代。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旭东

虽然今天ChatGPT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陈旭东认为它无疑是AI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证明了大语言模型是一条走得通的、可以通向未来AI的一条道路,也预示着AI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量变的积累,现在已经加速进入到了一个质变的时代。

四、人工智能是世界性的技术,也需要达到世界共识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到底意味着什么?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认为:“第一,模型的规模比起过往是巨大的飞跃;第二个,海量数据在模型中进行预训练。第三个,它的通用性极其强,以前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往往都是在一个垂直领域里。第四,它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

新一代人工智能会颠覆哪些行业?邝子平认为,“首先搜索行业会被从根本上会被颠覆,

过去我们通过一个搜索引擎寻找相关资讯,但是现在我们是通过ChatGPT找出我们需要的答案,这两者有本质区别。”

人机交互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中国过去这些年有很多小的聊天机器人,其实都不太好用。这个我相信在未来会是一个增量,有了这样一个底座、有了这样一个引擎以后,很多这些过去用不起来的聊天机器人就能够用起来,甚至过去用得很好的聊天机器人也会在未来被颠覆。最近已经有一个新闻说Toyota准备切换到ChatGPT去,确实这样的聊天机器人会在车上你跟它对话更人性化、会更好用。第二、内容生成的行业会产生根本性改变,普通的小说、剧本基本上就能自动生成了。第三、教育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积极影响来看,更个性化的一对一的辅导变得可能。”

更长远的,大模型技术底座越来越成功以后,会产生很多的新商业模式,邝子平相信,这未来会成为一个投资热点。

中国的发展现状到底怎么样?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国内关于AIGC的相关发布很吸引人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有些什么思考呢?

邝子平认为:“最近这些年,中国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有一定的优势的,起码在上一波AI浪潮中,例如中国四小龙这样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而这一波生成式AI的浪潮,灯塔已经很明确,我非常有信心赶上,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最后,邝子平表示认同曾毅的观点,“人工智能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世界性的技术,需要国际共识,这不是不同政体之间的冲突而已,是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如果我们人类世界不能达成某种共识,十分值得担忧。”

关键词: